更新:2025-01-13 14:23
首映:2007-09-21(美国)
年代:2007
时长:148分钟
语言:英语,丹麦语
评分:8.6
观看数:16829
热播指数:809
来源网:成全影视工厂
荒野生存:神剧必备的冒险片 理想主义者的脆弱
个人感觉9.2分不知重合而来,整体来说 主角放弃有益的生活回归自然我很钦佩,但是之中他要躲避喧嚣,远离人类社会,到了野外他所应用的一切都是人类社会所造,当他所有的一切人类社会物品使用完毕后需要自己生存。需要自己生存 就包括 用人类社会的书籍来辨别食物,用人类社会制造的枪支来猎杀食物。最后饿死在车上。面对小溪变成河流 没有自己动手做一个木筏或者绕道下游 过去 而是干等在小车里面。跟简介根本不符。
完全是自己被困饿而死在 阿拉斯加的山上。 当时如果他上山没有现在这部废弃的面包车,他可能早就已经冻死在山上了。所以主角所说的什么理想,什么真我,什么脱离繁杂的人类社会回归真我。这个真的没有从电影看出来。
顶多只能是一个 刚刚毕业 愤世嫉俗的大学生,不满家庭的现状和父母不幸福的婚姻,逃避现实到荒野中寻找所谓的脱离肮脏社会的真我,最后 由于没有了人类社会的资源和一些突发事件 自暴自弃 困饿而死 。
什么荒野生存 纯粹就是 愤青学生 逃避现实 困饿而死在荒野的一部意淫片儿。浪费我2个多小时
社会,society,从这个词诞生起,就面临着本能的反叛。
大多数人的眼里看不到社会,看不到背后那个影响我们、改造我们的荒诞之手,只有少数人看到了自己被操纵的命运却甘愿放弃,只有少数理想主义者勇敢去反叛逃离。
正是这个我们熟悉、厌倦、窒息却又逃不离的社会让Christopher,这个优雅的男孩踏上了只身前往阿拉斯加荒野之路。
或许人都在某个时候会厌倦自己身边的一切——因为那常常都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于是你幻想自己捐出所有的存款,扔掉身份证件,开车到不能前进的世界尽头,摘下汽车的车牌,不让任何人找到自己,然后背上行囊,带上托尔斯泰和杰克伦敦,独自走进荒野。
在这个没有虚伪、礼节、仪式和不知所云的消费品和工业产品的世界里,你亲近自然,并感受自然带给你的创痛。你开始把行走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在生存本能之外,你索取的只是山川河流、漫天云霞和精神的丰盛。
你这时才感受到自己是自由的,绝对自由的一个人,一个放弃了世俗一切规章和约束,一个真正发现生命的自由和美好的流浪者,真实的人。你以为自己可以放弃一切
宛若一首散文诗,没有片刻的欢愉,不多取一根无用的稻草,从一开始就来回味人生,把自己托付给山水天地,偏要在匆匆流逝间寻找那份隽永。
当我们不加思索的生活在勾栏瓦肆中,我们会煞有介事地自欺欺人:别人不都是这么活的吗?逆来顺受,不招架不反思,被生活欺骗,也欺骗生活。是《荒野生存》给我提了个醒,告诉我神的旨意,展开了生命原本的图景。
然而,你可以说这是部虚伪的教诲,搬出“理想”搬出“宗教”,以一种不可抗力让你膜拜它的“神圣”。这我完全理解,也不想为它说好话,我只是想对某些东西心怀敬意,比如这部电影。我有一些遁世的朋友,他们会在高三杂乱的书桌上放一本《我的朝圣路》,他们会在政治考试中交上白卷并附赠一首打油诗,他们会把身上一个月的伙食费全拿来给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如果你认定这电影虚伪,就请连他们一并嘲笑吧,反正我不。
不是所有人都没有勇气,只是往往都会被招安。我看到有人在一念之间就低下了昂着的头,汲汲于无声。我心痛却无能为力,想想自己也是如此。而Alex做的就是抛下、抛下,拒绝、拒绝
荒野生存:神剧必备的冒险片 理想主义者的脆弱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uanlish.com/live/2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