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沉浸在朴赞郁紧促撩骚的讲述风格中,又走近了《使女的故事》。在看片讨论中,有人认为该片有点拖沓,镜头有点长、无关细节交待的稍微有点多,想做到电影的精致,但缺苦于是电视剧的限制,讲故事这件事要重于营造氛围,因此,过多的渲染并不讨好。与朴赞郁的电影《老男孩》对比更是鲜明差异,不过,还有一种可能,这两部戏代表了两个人性别的视角,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两种类的情绪分解。
《使女的故事》在这种虚构的极男权的社会模型里发生的故事,基调几乎只有一个颜色——黑,在持久的黑色中

使女的故事是发生在地狱里的恐怖故事吧。我们自以为身处文明社会,其实不过是被允许拥有文明,不过是因为现今的社会进程下,文明更有益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以掌握武装力量、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者还愿意慷慨地伪装成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罢了。假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到了掌握绝对武装力量的统治阶级判断破坏现有文明、破坏既定的秩序才能有助于人类脱离绝境的时候,你就会绝望的发现,文明不过是权力者吹出的名为天堂的巨型泡泡,一戳就破,而你一直就悬在悬崖之上,脚下就是地狱。

在这个叫基列的国度里,女性的地位低得让人害怕。红蓝颜色区分你是使女还是大主教的妻子。使女作为一个生育工具,经历了非人的对待,没有自己的名字,与自己的子女丈夫分离。
人们麻木,虚伪,大主教们嘴里圣经里关于道德的宣誓,不过是压迫别人的工具,他们建立了一个绝对等级的国家,享受着权力,奴隶着其他人。最恶心的是他们让女人们裹得严严实实,却建立了地下娱乐场所,淫糜不堪,令人作呕。
女主Offerd失去了她的姓名,无法喊出自己的名字,但她的内心一直都有渴望,没有放弃希望

隐藏在这部剧背后还是那条亘古不变的矛盾,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矛盾。在很多社会背景下,这两个属性没有很大的冲突,人们繁衍后代,并实现自己想要的和社会需要的价值。但是一旦出现某些因素打破了两者维系的平衡,问题就开始冒出来了。使女是一种,《美丽新世界》则寄托更高的科技水平来解脱。回到现实中,这一矛盾在随着现代文明向旧文明存在的地区蔓延侵蚀的过程中的确发生了许多碰撞与冲突。这些冲突也是多层次的,比较清晰易懂的,例如藏传佛教僧侣不戒腥荤,生理上的需要

2018年1月13日更新:
2017年9月19日更新:
今天听到某人的言论,据说是游戏公司的老总
所以,《使女的故事》的故事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7月2日更新:
在商场里看到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广告,谁能告诉我为什么……
这不是个正面的灵感来源啊……
剧中细节
使女们外出时头上戴的白帽,实际功能是个遮罩。
这样的设计会影响她们的余光视线,如果想看到对方,她们必须转向正面,面对面。而且,由于视觉受限,她们只得主要依赖听觉行动。
据原著作者阿特伍德自己说,这个女帽的灵感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绝不是科幻,也不是未来。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uanlish.com/live/2535.html